國際標準化比值是衡量凝血功能的指標。一般情況下,國際標準化比值偏高是指凝血功能降低。具體分析如下:
當國際標準化比值偏高時,通常表示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液的凝固速度變慢,可能會出現(xiàn)流血的傾向。臨床上常用國際標準化比值來監(jiān)測服用口服抗凝藥的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見的藥物有華法林鈉片、雙香豆素片等。國際標準化比值偏高可能說明服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過低,進而增加出血風險。此時需要及時遵醫(yī)囑調(diào)整用藥劑量或方案,使國際標準化比值達到合理范圍。除了口服抗凝藥物,肝病、癥狀性貧血、急性感染等也可能導致國際標準化比值偏高。
如果出現(xiàn)上述異常情況,建議及時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