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角度一般是30°-40°或者90°,常見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及大腿外側。
皮下注射的常見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及大腿外側,由于此類部位多介于真皮層與肌肉層之間,進針角度應在30°-40°,通常不超過45°,以免扎入肌肉層或刺不穿真皮層。
如果是在腹部進行皮下注射,一般需要以90°的角度垂直進針。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腹部的皮下組織比較厚實,用針頭很難刺入,所以藥物很容易在皮下的脂肪組織中堆積,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皮下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注射方式之一,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制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以達到治療疾病、局部麻醉、預防接種等目的。皮下注射適用于需要快速發(fā)揮藥效,但是不能用靜脈給藥、口服藥物的情況。
在皮下注射結束之后,可以用消毒棉球或者棉簽按壓,避免出現流血或者感染的情況。不過如果是刺激性比較強的藥物,就不建議皮下注射,所以需要由醫(yī)生進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