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側面有腫塊的原因包括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脂肪瘤、頜下腺炎、纖維瘤。建議及時就醫(yī),根據原因遵醫(yī)囑治療。
1、淋巴結腫大:口腔、咽喉等部位如果出現(xiàn)感染,比如牙齦炎、咽喉炎等,炎癥因子會隨著淋巴循環(huán)引流至下巴側面的淋巴結,導致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腫大,常伴有疼痛、壓痛,有的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等全身癥狀。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的感染病灶,像牙齦炎可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洛膠囊、羅紅霉素膠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炎癥消退后,淋巴結腫大情況一般也會隨之緩解,同時可適當多喝水,多休息,促進身體恢復。
2、皮脂腺囊腫:下巴側面的皮脂腺導管如果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無法正常排出,就會積聚在腺體內,形成囊腫樣的腫塊,腫塊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多無明顯疼痛,若合并感染則會出現(xiàn)紅腫、疼痛加劇等情況。平時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囊腫,若想去除,可選擇手術切除,完整摘除囊腫及囊壁,防止復發(fā),術后可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3、脂肪瘤:是由脂肪組織異常增生積聚形成的良性腫瘤,可能與遺傳、脂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多表現(xiàn)為質地柔軟、邊界清楚、呈分葉狀的腫塊,生長緩慢,一般無癥狀,通常是在無意間發(fā)現(xiàn)。較小的脂肪瘤可暫不處理,定期觀察其大小、形態(tài)變化即可;若瘤體較大影響美觀或有壓迫癥狀等,可手術切除,術后注意保持切口清潔,可口服頭孢克洛膠囊、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預防感染,讓傷口順利恢復。
4、頜下腺炎:多因涎石堵塞頜下腺導管,導致唾液排出不暢,繼發(fā)細菌感染,引起頜下腺炎癥,出現(xiàn)下巴側面腫塊,還伴有腺體腫大、疼痛,尤其在進食時疼痛可能加重,唾液分泌也會減少。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口服頭孢拉定膠囊、青霉素V鉀片、克林霉素膠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多喝水,促進唾液分泌,若有涎石,可能還需手術取出,緩解癥狀。
5、纖維瘤:是來源于纖維結締組織的良性腫瘤,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創(chuàng)傷、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常表現(xiàn)為質地較硬、邊界清楚、活動度較好的腫塊,一般生長緩慢,大多沒有明顯不適癥狀。若纖維瘤較小且無癥狀,可定期復查觀察;若有增大趨勢或影響美觀等,可通過手術切除,術后按醫(yī)囑做好護理,口服頭孢克肟膠囊、克拉霉素片、替硝唑片等預防感染,保證切口正常愈合。
下巴側面出現(xiàn)腫塊后,不要自行盲目擠壓、揉搓或使用未經證實的偏方處理,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fā)感染等不良后果,應及時就醫(yī),通過醫(yī)生的詳細檢查,如體格檢查、超聲檢查等明確診斷,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