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通常是指各種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機體導致的肺實質病變,肺結核通常是指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如果患者有肺炎,但誤以為是患有肺結核,并且接受了正規的抗結核治療,常見的后果包括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使肺炎進一步加重等。
1、藥物不良反應: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鹽酸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是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末梢神經損害。如果把肺炎當成肺結核,接受了抗結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不同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害,可能會導致患者轉氨酶升高,甚至導致患者出現黃疸,進而降低患者的食欲;
2、肺炎進一步加重:抗結核藥物對結核分枝桿菌有效,對其他病原菌感染無效。如果肺炎是由衣原體、支原體、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軍團菌等導致,進行抗結核治療后,患者的肺炎會進一步加重,甚至會發展到重度。年老體弱、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初始抗感染治療不正確的情況下,肺炎會進一步加重發展成重癥肺炎,進而導致呼吸衰竭、嚴重缺氧,患者的病死率會明顯增高。
如果肺炎患者初始抗感染治療不正確,在病程遷延過程中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會增高,盡管肺炎會得到治愈或好轉,但是各種并發癥會增加治療費用和患者的痛苦,比如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有創操作。經驗性抗結核治療在臨床上較為慎重,即便在經驗性抗結核治療過程中,也要完善相關的檢查,一旦發現患者不是肺結核,則要停止抗結核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