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病主要表現為氣血津液虧虛、臟腑功能減弱的虛候;邪病主要表現為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正邪交爭后產生的陰陽失調之癥候。
虛病,就是所謂的虛證,往往由于人體內正氣不足,導致機體部分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血陰陽之虛,氣虛往往伴有神倦懶言、乏力、納差、便溏等;血虛可見頭暈、面色少華、爪甲色淡等;陰虛可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陽虛可見畏寒、肢冷、口淡等。
邪病,又可稱作邪證,通常由于外感六淫、情志內傷等因素,引起正邪相爭,進而出現一系列陰陽失衡的表現。風寒入表,可見畏寒、發熱、流涕;肝郁氣滯,可見脅肋脹痛;瘀血內阻,可見痛處固定、刺痛;如果邪氣較盛,正氣不足,還可能會出現邪盛正虛之候。
總的來說,虛病和邪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別有不同的表現,但若出現兩種之一,則應該對癥治療。平時注意固護正氣,避免邪氣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