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漿時可能出現溶血反應、同種抗原抗體反應、過敏反應、循環超負荷以及感染風險等不良反應。
1.溶血反應
當患者的紅細胞被錯誤地認為是外來抗原而被攻擊時,免疫系統會釋放破壞紅細胞的補體蛋白,導致溶血。癥狀可能包括黃疸、尿色深、貧血以及嚴重的肌肉和關節疼痛。這些癥狀通常發生在輸血后幾小時內。
2.同種抗原抗體反應
血漿中混入少量的血細胞抗原和血漿蛋白中的抗原類型可以激發受血者產生同種抗體,進而出現各種免疫反應,例如食欲下降、精神不好等。
3.過敏反應
由于輸入含有致敏原的血液成分,使機體產生IgE介導的過敏反應。臨床表現包括蕁麻疹、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4.循環超負荷
輸注過快過多的血液可能導致心臟負擔增加,血液循環中的液體量超過正常范圍。這可能導致心力衰竭、肺水腫和其他并發癥。緊急情況下應立即停止輸液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5.感染風險
盡管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檢測和病毒滅活處理,但由于檢測項目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現的假陰性,供血者中可能存在的病原體,如乙型肝炎病毒等,仍有可能通過血漿傳播給受血者。
需要注意的是,輸血漿的不良反應并非一定會出現,其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在輸血漿前,醫生會進行充分的評估和準備,確保輸血漿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同時,在輸血漿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