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是臨床比較常見的護理操作。目的是通過吸引器的負壓清除并促進痰液排出,改善患者通氣。操作前如果患者病情嚴重、神志不清楚需要向其家屬解釋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通常吸痰可分為如下步驟:
一、評估:首先操作者應著裝整潔,評估操作環境、患者病情、聽診并判斷痰液量以及部位,進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二、準備用物:將吸痰的物品攜帶至床旁,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等信息。
三、擺正體位: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者高枕臥位,也可將頭偏向一側。檢查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如果有活動性義齒需要取下,胸前鋪治療巾。
四、檢查儀器:接通電源,檢查吸引器的性能,并調節適當的負壓值。
五、檢查吸痰管:先試吸少量生理鹽水,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吸力是否足夠。
六、操作步驟:
1、操作者戴無菌手套,左手持吸引器的膠管,右手持吸痰管,將吸痰管的末端反折,目的是關閉負壓,避免吸痰管送入的過程中損傷黏膜;
2、吸痰管插入的原則是先氣道內、再口腔、后鼻腔。動作輕柔緩慢,盡可能插到最深的部位。遇到阻力避免暴力硬插,必要時回抽吸痰管,并調整方向,或調整患者頭、頸部的位置;
3、插入后打開反折的導管,利用負壓輕輕緩慢旋轉并上提吸痰管,有效吸引鼻咽部、口咽部、氣管內的痰液。每次吸痰時間控制在15秒以內,隔3-5分鐘可重復吸引。
七、整理用物:吸痰完畢后,先抽吸生理鹽水沖洗管道,關閉吸引器。擦干患者臉部分泌物,取下治療巾,協助其取舒適的臥位,給予高流量吸氧。洗手、摘口罩,做好垃圾分類。
八、注意事項:整個吸痰過程,動作要輕柔、準確、操作熟練。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吸出痰液的性狀、量、顏色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注意無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