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咬后會刺激皮膚而導致局部過敏反應,會使局部皮膚受損,因個體差異影響,有些人無明顯不適癥狀,有些人會出現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或風團,如果護理不當,可能留下硬疙瘩。此時主要考慮是結節性癢疹或皮膚纖維瘤的可能,具體存在時間也需要根據病情判斷。
1、結節性癢疹: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劇癢和結節性損害為特征,為疣狀結節性損害,表面粗糙,呈褐色或灰褐色,散在孤立,觸之有堅實感。由于劇烈搔抓,可出現表皮剝脫、出血及血痂,結節周圍的皮膚有色素沉著或增厚,呈苔蘚樣變,分布于四肢,以小腿多見。常見于各種蟲類叮咬之后發病,呈慢性病程,可長期不愈,局部可外用醋酸曲安西龍尿素乳膏、氟輕松軟膏,配合口服依巴斯汀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片等抗過敏止癢藥物,促進好轉。也可用液氮冷凍、激光治療等治療,如果治療較早,將硬疙瘩去除,一般不會留太長時間;
2、皮膚纖維瘤:為蟲類叮咬后期引起真皮層纖維細胞增生導致,是良性增生性的小腫物。可自然發生,也可能是蟲類叮咬、外傷引起,主要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堅實結節,表面平滑或粗糙,一般無自覺癥狀。一般較小體積者可以不治療,可能會長期存在,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退化最后消失。如果體積較大,則需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除,避免發生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