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慢性放射性皮炎累及頸部時,表現為局部皮膚萎縮變薄,可伴有結痂。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長期反復接受小劑量放射線輻射等因素相關,應遵醫囑治療。
癥狀慢性放射性皮炎可發生于部分患者頸部,表現為皮膚干燥、萎縮、變薄,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以及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或減退,有時出現脫屑、結痂等癥狀。
慢性放射性皮炎頸部結痂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慢性放射性皮炎是由于長期反復接受小劑量放射線輻射所致,也可由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電離輻射導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
放射線可使組織細胞DNA發生可逆或不可逆性損傷,引起細胞死亡或DNA突變,甚至惡性腫瘤。放射線還可以使組織分子電離產生活性氧和自由基,導致組織損傷。
治療慢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療以保護和保濕為主,應避免皮膚破損,可遵醫囑外用保護性軟膏,出現潰瘍可濕敷,并加用理療,以促進愈合,同時防止繼發感染。
潰瘍疑有癌變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對于難治性潰瘍或角化過度型皮損,可在感染控制后手術切除并植皮治療。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27-128.
[2]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5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