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的三個時期包括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體溫下降期,癥狀包括畏寒怕冷、身體熱、全身無力等。
1.體溫上升期:患者在此階段會表現出畏寒怕冷、臉色蒼白、無汗、肌肉酸痛、四肢無力等癥狀,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導致身體產熱過多、散熱減少。皮膚血管、骨骼肌和豎毛肌等會出現收縮反應,以產生熱量。
2.高熱持續期:在此階段,體溫已經達到或接近峰值,患者有可能會感到身體熱、頭暈、出汗,并伴隨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仍然異常,身體持續產熱并減少散熱。
3.體溫下降期:在此階段體溫開始逐漸下降,患者有可能會感到全身無力、低熱、口干舌燥、出汗、皮膚潮濕等。隨著體溫的下降,頭暈、頭痛、身體乏力等癥狀會逐漸消失,身體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逐漸恢復,身體散熱和產熱的功能也逐步恢復正常。
在整個發熱過程中,除了上述特定時期的臨床表現外,患者還有可能經歷一些普遍的癥狀,如畏寒、打寒戰、全身疼痛以及肌肉酸痛等。這是因為發熱時體內前列腺素E合成增加,導致疼痛感覺增強;同時,肌肉收縮增加對氧的需求,但產生的氧量有可能不足以滿足需求,從而導致乳酸堆積和肌肉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