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針的成分屬于激素和麻醉類藥物,具有緩解疼痛、治療無菌性炎癥的作用,常用于骨關節疾病和肌肉損傷的臨時治療。偶爾進行封閉針的注射在規范操作的前提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打了封閉針就廢了這一說法可能是由于封閉針會損傷神經、影響骨質、損傷肌肉肌腱等原因所致。
1、損傷神經:部分患者需要進行封閉注射的位置可能比較靠近神經,如果在進行注射時,發生操作失誤,可能會直接注射到神經中引起神經損傷,導致器官、組織功能受損,出現視野缺損、偏癱等情況;
2、感染:由于封閉針注射屬于有創治療,患者在注射過程中可能由于消毒不嚴格,導致局部感染,引起局部的破潰、受損;
3、影響骨質:封閉針含有普魯卡因、潑尼松龍等激素成分,雖然可以緩解疼痛的癥狀,但也會對軟骨造成損傷。長期注射封閉針可能會損傷患者的骨質,加快關節退變,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嚴重時可以導致骨質疏松,出現乏力、呼吸困難,甚至全身骨痛等癥狀;
4、損傷肌肉、肌腱:在進行封閉針注射的過程中,注射針會對肌肉、肌腱造成創傷,如果患者反復注射封閉針,可能導致肌肉和肌腱較為脆弱,活動時出現肌腱斷裂的情況;
5、其他原因:封閉針中的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注射封閉針可能會引發感染,導致抵抗力下降。另外在進行封閉針注射時,如果不慎將封閉針中的藥物注入到血管中,可能導致心律失常。
患者在注射封閉針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封閉針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果在注射封閉針后1-2小時疼痛得到緩解,說明注射部位比較準確,但通常不建議患者頻繁的注射封閉針。對于部分體質衰弱、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則建議避免進行封閉針的注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