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42歲的男性患者因持續(xù)發(fā)燒、身上出現紅斑且高燒不退,前往醫(y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敗血癥,同時發(fā)現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加至7000。這一案例提醒我們,了解敗血癥的相關知識和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什么是敗血癥?
敗血癥是一種由感染引發(fā)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通常發(fā)生在身體某部位受到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后,這些病原體進入血液并迅速擴散,導致身體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體溫往往會出現異常升高或降低,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并可能出現意識模糊等癥狀。
敗血癥的常見誘因有哪些?
敗血癥的發(fā)生通常與感染有關,常見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系統(tǒng)、皮膚軟組織以及腹部器官等。對于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過手術的人來說,感染更容易發(fā)展為敗血癥。
敗血癥的典型癥狀有哪些?
敗血癥的癥狀可能因人而異,但通常包括持續(xù)高燒(體溫高于38°C)、寒戰(zhàn)、出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以及可能出現的皮疹或紅斑。如果患者出現這些癥狀,并且感染源未得到及時控制,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
如何診斷敗血癥?
診斷敗血癥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醫(y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體征以及血液檢查來判斷是否存在敗血癥的可能。血液檢查中,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加通常是敗血癥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C反應蛋白(CRP)等炎癥標志物也會升高。
敗血癥如何治療?
一旦確診為敗血癥,患者需要立即接受系統(tǒng)性治療,包括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補充液體維持循環(huán)穩(wěn)定以及可能的其他支持治療。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進行手術來清除感染源或引流膿腫。
預防勝于治療
雖然敗血癥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通過積極預防可以降低其發(fā)生的風險。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及時處理感染灶、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增強自身免疫力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總之,如果出現持續(xù)高燒、寒戰(zhàn)或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不要延誤治療時機。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