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判斷頸椎曲度是否正常,通常需要通過拍攝頸椎正側位X光片,看有無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有無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有無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測量頸椎生理曲度的方法是從齒狀突后上緣開始向下,將每個椎體后緣相連成為一條弧線,然后從齒狀突后上緣至第7頸椎椎體后下緣做一直線,上述弧線的最高點至這條直線的最大距離就是反映頸曲大小的數值。正常范圍大約在12(±5)mm范圍內。由于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后凸,成為頸椎病X線上較為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如果出現頸椎曲度變小,則說明頸椎變直,頸椎周圍的肌肉會持續緊張,頸椎間盤的壓力也會增加,容易發生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間盤突出以及頸椎管的退行性改變。病人可能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胸悶心慌,甚至嚴重的頭痛癥狀,頸椎活動范圍也會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