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1:32,一般指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中,抗心磷脂抗體檢查滴度為1:32,一般在治療后2年內可以轉陰,因個體對藥物的敏感性及機體免疫能力不同等影響,具體轉陰的時間因人而異,極少數人可能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發生變化,出現血清固定現象,導致轉陰時間延長,有的人可能終生都不能轉陰。
通過抗心磷脂抗體檢查結果并不能確定是幾期梅毒,需要根據臨床癥狀來確認,明確診斷幾期梅毒后,給予劑量足夠、療程規范的治療,常用藥物有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青霉素過敏者可使用多西環素代替治療。完成治療療程后,復查抗心磷脂抗體滴度,觀察有無下降或轉陰,如果滴度下降但未轉陰,應維持治療,增加療程,直到滴度轉陰,此過程可能為15天,也可能會長達2年。早期梅毒的治療效果佳且無后遺癥,晚期梅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因此梅毒應及早發現,正規治療。針對梅毒1:32治療后轉陰,需定期復查,早期梅毒復查2年,第一年每3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對于晚期梅毒需復查3年,第一年每3個月1次,以后每半年1次。復查過程中,如果出現滴度升高的情況,有可能為梅毒復發或是再次感染,需重新給予治療。
部分人在規范性治療后,抗心磷脂抗體檢查滴度降到某個值再不下降,即使延長用藥時間,復查滴度水平仍然不變,稱為血清固定現象。對此,可進行全面體檢,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基因擴增檢測,以及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腦脊液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無癥狀神經梅毒、心血管梅毒,在排除了上述可能性后,可定期復查,包括全身體檢及血清抗體復查,有些人可能會轉陰,少數人可能終生都不能轉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