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了一般是死亡的俗稱,而且自以為的尿少也有可能并非病理性少尿,老人尿少是否會死亡需要根據尿少是否達到病理性少尿或無尿。病理學上的少尿是指24小時尿量低于400ml,如果24小時尿量低于100ml,或者12小時無尿液排出,可以稱為無尿。老人比較容易出現尿頻、尿少的情況,導致老人尿少的原因較多,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如腎前性少尿、腎性少尿、腎后性少尿、急性尿潴留等,并不能只以少尿判斷老人是否即將死亡。
一、生理性原因:如果老人長時間禁食、禁水,導致體內水分攝入少,尿液生成也會相應減少。另外,老人飲水過少、飲食比較差、出汗比較多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尿少的情況,需適當增加飲水量,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有助于老人改善尿少的癥狀,此時老人雖尿少,但通常不會死亡。
二、病理性原因:1、腎前性少尿:通常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腎血流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減低所致,往往與休克、心力衰竭、脫水等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容量減少有關。腎前性少尿可以引起腎小球濾過不足,可能會使老人出現少尿,此時的少尿是由于腎臟實質改變而引起的少尿,如果持續性少尿不能及時加以干預,可能會對老人生命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老人死亡,如果早期、及時處理原發疾病,通常預后較好;
2、腎性少尿:多見于腎小球病變,如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可能會導致老人因嚴重感染、血壓持續增高,或腎毒性藥物的作用引起腎功能急劇惡化。此類老人需要改善腎循環,去除誘發因素,經過治療后老人尿少的情況能夠改善,不會導致老人死亡;
3、腎后性少尿:腎后性少尿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機械性尿路梗阻,表現為突然完全無尿,可以反復發作。一般及時解除梗阻即可改善少尿狀態,除此之外還要保持電解質平衡,進行營養支持等治療,通常也不會導致老人死亡;
4、急性尿潴留:如果是老年男性出現尿少或無法排尿的情況,但腎功能正常,尿液蓄積在膀胱內,是由于膀胱收縮乏力等因素導致不能排尿,使得老人出現尿量減少。此時需要立即給予老人留置導尿管,觀察尿量是否能恢復至正常狀態,一般經過及時導尿后,老人尿少的情況能夠緩解,不會導致老人死亡。
老人尿少是否要死亡取決于引起尿少的原因,如果能夠及時去除上述病因,通常不會影響老人的生存預期。如果難以去除上述病因,就可能會對老人的生命產生威脅。因此老人尿少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進行積極治療,避免尿少的情況進一步進展,影響老人的生存預期。一般死亡前老人不僅會出現尿少的癥狀,還會伴有全身水腫、無法進食、昏迷、意識不清、呼吸微弱、心率由快到慢、血壓由高到低、營養不良等癥狀,上述情況多數說明老人處于面臨死亡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