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為60歲男性,因不良飲食習慣誘發腸癌,半年內反復出現陣發性腹部隱痛,近3天癥狀加重,大便頻率增加,通過腹部CT、腸鏡檢查、病理活檢等檢查結果確診為腸癌,行腹腔鏡下橫結腸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后腹痛、大便頻率增加等癥狀消失,預后良好。
【基本信息】男、60歲
【疾病類型】橫結腸癌
【就診醫院】泰州市中醫院
【就診時間】2019年11月
【治療方案】手術治療:行腹腔鏡下橫結腸切除術;藥物治療:給予患者維生素B6注射液和維生素C注射液予以營養支持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0天,出院3周后復查
【治療效果】患者腹痛癥狀消失,大便頻率正常,未見術后出血、感染等不良預后,復查時無異常癥狀,腹部CT未見腸道占位
一、初次面診
2019年11月的某一天,這位60歲的男性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我院就診,我在門診接診了他,患者神志清晰,精神狀態良好,可自述病情。通過問診得知,患者于半年前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腹痛,疼痛部位以臍下為主,未放射至其他部位,疼痛性質為隱痛,呈陣發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自行緩解,無腹脹、腹瀉,無便血、黑便,無膿血便、黏液血便等伴隨癥狀。
患者自覺對日常生活無影響,并未加以重視,當時未進行系統治療,直到3天前上述癥狀加重,疼痛頻率增加,疼痛程度加劇,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每天排2-3次黃色成形便,患者自行服用“黃連素”進行治療,具體用藥量不明,服藥后癥狀無明顯減輕,現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
我安撫患者情緒后,并讓患者進行了腹部CT檢查,結果顯示結腸占位,考慮多為腫瘤性病變。在進一步詢問患者情況時,得知患者平日熱愛葷食,尤其是油炸、肥膩之物,幾乎不食用蔬菜,至今為止有40余年的飲酒史,每日飲白酒約150ml。結合患者癥狀、CT檢查等結果,現擬診為結腸癌收治入院。
圖一、腹部CT檢查結果:結腸占位
二、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我為他完善了腸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結腸壁增厚,內腔狹窄,橫結腸部位有不明腫塊,在腫塊處提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活檢,檢查結果顯示低分化(橫結腸)腺癌。結合腸鏡檢查和病理結果,可排除良性腫物的可能性。又通過大便常規檢查,未見明顯致病菌、蟲卵等,故排除結腸炎性疾病,最終確診為橫結腸癌。在與患者和患者的家屬溝通后,最后確診以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我們通過腹腔鏡完成了橫結腸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切除了患者的病變結腸,并探查了腹腔、盆腔等部位,確保沒有腫瘤轉移。術后為患者提供了維生素C注射液和維生素B6注射液予以營養支持。
三、治療效果
經過10天的住院治療,患者神志清晰,精神尚佳,自述腹痛癥狀消失,大便頻率正常,無腹脹、腹瀉、便血等伴隨癥狀,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無術后感染、術后出血等不良現象,予以出院休養,并出院3周后復診。
患者復診時,自述未出現腹痛癥狀,大便正常,腹部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告知患者橫結腸癌具有復發可能,應定期復查,如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診。
四、注意事項
為患者的健康著想,我為患者寫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希望他在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事項。
1、休息充足,避免從事重體力活動,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2、適當鍛煉,可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慢走、散步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3、調整飲食結構,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忌辛辣刺激、油膩和生冷的食物,忌煙酒。
4、注意定期復查,如果出現任何不適的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
5、患者可能因為患病的關系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在自我疏解的同時,家屬也要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多加陪伴,必要時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五、個人感悟
橫結腸癌多指發生在結腸、直腸等部位的惡性腫瘤,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存在的腸道息肉等因素都會誘發此疾病的發生,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血等癥狀。因早期癥狀常為程度較輕的腹痛腹瀉,常被患者當成普通胃腸病而忽略治療,給了疾病發展、轉移的機會。正如此病例中的患者,在經過這次患病經歷后,明白了再小的癥狀也要加以重視,及時就醫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