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均可從病因、癥狀、檢查、治療、病程等方面進行區別。此外,雖兩種疾病均有鼻癢、鼻塞、流涕等不適,但具體癥狀仍存在細微差異。
1、病因:慢性鼻炎一般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鼻黏膜充血、腫脹,常見于急性鼻炎綿延不愈、鼻中隔偏曲、鼻腔用藥不當,以及貧血、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慢性疾病。另外,長期吸入煤灰、石灰等粉塵,以及二氧化硫、甲醛等刺激性氣味,也可能會誘發慢性鼻炎。而過敏性鼻炎可能是吸入塵螨、花粉或進食花生、堅果、海鮮等引起;
2、癥狀:慢性鼻炎主要是鼻腔分泌物增多,伴有間歇性、交替發生的鼻塞。分泌物多呈黏液性,如出現膿性分泌物,提示可能繼發感染。此外,還伴有頭痛、失眠、味覺失靈等癥狀。而過敏性鼻炎可由連續出現噴嚏,流大量清水樣鼻涕,部分患者還伴有暫時性的嗅覺減退;
3、檢查:慢性鼻炎者鼻黏膜可出現腫脹,但表面光滑,鼻甲柔軟且富有彈性,用探針輕壓可形成凹陷,移開后即可恢復。此外,還可借助鼻黏膜對麻黃堿等血管收縮藥物的反應等方式進行檢查。而過敏性鼻炎鼻黏膜則為蒼白色,雙下甲水腫,還可用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鼻激發試驗等方式進行檢查;
4、治療:慢性鼻炎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麻黃堿、鹽酸羥甲唑啉滴鼻液等藥物進行治療。而過敏性鼻炎治療時首先要脫離過敏原的影響,其次需要遵醫囑使用地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等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
5、病程:慢性鼻炎病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病情較長且容易遷延不愈。而過敏性鼻炎則沒有明確的時間,可能是剛剛發生的,也可能是持續較長的時間,甚至可能綿延數年,且大多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冬春、秋冬交替時節較為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