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中醫病名為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指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肝腎陰液俱虛,形體官竅失于濡養,且陰虧不制陽,虛陽上擾,虛火內生導致陰虛陽亢的病理變化;以腰酸脅痛、眩暈、耳鳴、遺精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
本證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或先天稟賦不足,腎陰虧虛而及肝陰不足,形成肝腎陰虛;多發于形體贏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許多疾病發展到后期階段的證候。
肝腎陰虛常表現為口燥咽干、失眠多夢、目花、耳鳴、目干、易疲勞、肢麻、脅隱痛、腰膝酸痛無力、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閉經、不孕等證。
補腎陰可使用熟地黃、生地黃、山藥等,也可以用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陰藥物來治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取穴肝俞、腎俞、期門、委中等,進行針灸。肝腎陰虛的患者平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要避免抑郁,憤怒,焦慮和憂慮,避免肝郁氣滯,氣郁化火,加重病情。
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晚上不要熬夜,長期熬夜會傷及腎陰,從而加重而陰虛的癥狀。中成藥的服用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