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經的臨床表現涉及周期性、持續時間、經量、月經血的顏色質地、伴隨癥狀等多個方面。
1、周期性:正常月經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從出血的第1日開始,到下一次出血的第1日為一個月經周期。周期的長度一般在21~35日,平均為28日。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但同一女性的月經周期通常相對穩定。
2、持續時間:每次月經的持續時間稱為經期,一般為2~8日,平均4~6日。
3、經量: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稱為經量,正常經量為20~60ml,超過80ml為月經過多。第一天經量較少,隨后逐漸增多,最后幾天又逐漸減少。經量的多少與子宮內膜的厚度和脫落程度有關。
4、月經血的顏色質地:正常月經血呈鮮紅色或暗紅色,有時可能帶有少量血塊。月經血的顏色與血液在子宮內停留的時間和子宮內膜脫落的速度有關。月經血中主要是不凝固的宮頸黏液及陰道上皮細胞。
5、伴隨癥狀:在月經期間,由于盆腔充血和前列腺素的作用,部分女性可能會出現下腹及腰骶部下墜不適或子宮收縮痛等不適感,還可能出現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此外,乳房脹痛、情緒波動、腰酸、乏力、嗜睡、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也可能在月經期間出現。這些癥狀通常在月經期間出現,并在月經結束后消失。
若出現異常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檢查并接受專業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也是維護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