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膽、利濕熱指肝膽內濕熱積聚,影響肝臟疏泄功能,引發癥狀,比如口苦、脅痛、腹脹、食欲不振、惡心、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尿黃、陰部潮濕及異味等,治療需采取清利肝膽濕熱的方法。
肝膽濕熱的成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部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濕熱氣候或居住環境潮濕,濕熱之邪侵入體內,累積在肝膽處引發疾病。二是生活習慣問題,過度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如紅燒肉、燒烤等,以及過量飲酒,均可導致體內濕熱積聚,妨礙肝膽的正常功能運作?;颊咝枰们謇頋?、針對熱疏泄肝膽的療法,常用手段包括藥物調治、針灸刺激以及手法按摩。龍膽瀉肝湯選藥包括龍膽草(酒炙)、山梔子(酒制)、黃芩(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及當歸(酒炒),旨在清利肝膽濕熱。
針灸、推拿治療通常需由醫生操作,針對適宜的穴位進行,例如日月穴、肝俞穴、膽俞穴、陽陵泉穴和太沖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