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一名78歲的女性因右足拇趾疼痛、發黑等癥狀來院就診,后診斷為糖尿病足,經藥物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予以帶藥出院。囑咐患者注意休息,飲食清淡且富有營養,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發生不適要及時就診。
【基本信息】性別:女,年齡:78歲
【疾病類型】糖尿病足
【就診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三級甲等)
【就診時間】2021年9月
【治療方案】主要使用藥物對癥治療。予以I級護理,糖尿病低鹽低脂飲食,監測血糖。給予谷紅、貝前列素鈉、復方三維B改善循環,營養神經;鹽酸二甲雙胍片、恩格列凈片、格列美脲片、磷酸西格列汀片降糖;酒石酸唑吡坦片改善睡眠;鈣爾奇D、維生素D補鈣對癥治療。
【治療周期】9天
【治療效果】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較好,右足拇趾疼痛緩解,無麻木感,但仍稍發黑,睡眠狀況良好。復查血尿常規,白細胞數目恢復正常范圍,下肢彩超對比治療前結果見患者雙下肢動脈硬化有所好轉、足背動脈血流速度正常。
一、初次面診
這位患者是一名78歲的老太太,在她女兒的陪同下前來就診。經她的女兒所述,患者在18年前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達16mmol/L,并口服降糖藥治療(具體藥物不詳),近期使用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及二甲雙胍降糖治療;近1個月出現右足拇趾疼痛,并且在半個月前出現發黑,患者自患病以來偶爾出現頭暈惡心,無多飲多食多尿癥狀,有口干,無視物模糊,有足趾麻木癥狀,未監測血糖,睡眠情況不佳。為求進一步診治由門診以“2型糖尿病”為初步診斷收入院完善檢查和治療。
二、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我們給她進行了全面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其中,在體格檢查中見患者雙足皮溫正常,雙下肢無浮腫,右足第一趾甲處皮膚呈黑色,右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神經系統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再看輔助檢查結果回報,血常規中白細胞數目為9.71*10^9/L,稍有增高;尿常規測得葡萄糖 4+,鏡下見白細胞數目124.1/μl ,遠高于正常范圍(0.1-25/μl),并且細菌數值高達19868.40/μl;糖化血紅蛋白測得為16.54%(11-16%),且空腹血糖測定為8.08mmol/L(正常范圍為3.9-6.11mmol/L),說明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符合患者存在糖尿病的診斷。由于患者存在足部病變,我們還對其下肢進行了相關影像學檢查,在下肢動脈彩超結果中,見患者雙下肢動脈硬化、足背動脈血流速度降低伴頻譜形態異常,右下肢脛后動脈閉塞樣改變,由于患者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我們考慮足部病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肌電圖結果所檢神經傳導速度及波幅均正常。根據患者病史和輔助檢查結果,我們將其最終診斷為“糖尿病足”。
對于患者的治療,我們在其入院后就予以I級護理,糖尿病低鹽低脂飲食,監測血糖。給予谷紅、貝前列素鈉、復方三維B改善循環,營養神經;鹽酸二甲雙胍片、恩格列凈片、格列美脲片、磷酸西格列汀片降糖;酒石酸唑吡坦片改善睡眠;碳酸鈣、維生素D補鈣對癥治療。
三、治療效果
患者經9天用藥治療后,血糖水平控制較好,右足拇趾疼痛緩解,無麻木感,但仍稍發黑,睡眠狀況良好。復查血尿常規,白細胞數目恢復正常范圍,下肢彩超對比治療前結果見患者雙下肢動脈硬化有所好轉、足背動脈血流速度正常?;颊呒捌浼覍偕暾埑鲈簳r予以同意。
四、注意事項
患者出院后仍需進行相應的降糖、改善循環等對癥治療,使用藥物治療,所用藥物及用法用量與在院治療時一致,需要按時服藥。出院后1個月在門診處復查血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離子等相關檢查,每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肌電圖,眼底檢查、心臟、肝膽脾超聲、下肢動脈超聲等糖尿病并發癥相關檢查,病情變化隨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適量規律運動,避免過度勞累;規律進食,低鹽低脂飲食。平時需穿寬松的襪子及鞋,禁止泡腳或用過熱的水洗腳,避免腳部破潰。
五、個人感悟
在我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高發疾病,并且許多人未積極治療,容易引發糖尿病足及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對于這位患者的糖尿病足,我們主要給予她藥物控制進行治療,在日常中,還囑咐其需要注意足部護理。在患者來治療前,使用的降糖藥物效果并不好,所以我們在治療時更換患者的降糖藥,并對血糖控制有較好的效果。比較好的一點是,這位患者的糖尿病足癥狀較輕,仍屬于輕癥,經積極治療后一般能夠治愈,必要時該病的重癥患者還需進行截肢治療,所以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