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的情況,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所致。在病毒感染中,常見于流感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不同程度的降低。對于大多數的細菌感染,常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但被部分細菌感染后,如傷寒桿菌等,可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
1、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臨床特點為上呼吸道卡他癥狀較輕,而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較重。流行性感冒常引起白細胞總數降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升高。如晚期合并各種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可以升高,但需要加以注意;
2、細菌感染:常見于傷寒桿菌感染,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持續高熱、表情淡漠、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有時可以并發腸出血、腸穿孔。傷寒患者白細胞計數通常在(3-5)×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能與骨髓的粒細胞系統受到細菌毒素抑制,粒細胞破壞增加與分布異常有關。傷寒患者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病情恢復后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傷寒的治療主要是給予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如頭孢克肟、頭孢拉定等,或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進行抗炎治療,如果出現并發癥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3、其他因素: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還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造血功能出現衰竭,導致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的情況。
在臨床工作中,如果遇到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的患者,應該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仔細進行甄別,區別處理,以免延誤病情?;颊咭⒁舛嘈菹ⅲWC充足的睡眠,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有利于增強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