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關節突關節由相鄰椎骨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組成,其關節囊松緊不一,允許兩椎骨之間有少量運動。頸段松弛易于脫位,胸段較緊張,腰段又厚又緊。前方有黃韌帶,后方有棘間韌帶加強。且關節突關節參與構成椎管和椎間孔的后壁,其退變會引起機體嚴重損害。
關節突圖片
關節突關節的特點1.頸段:上關節突關節面朝后上方,與椎體呈40~45度夾角,下關節突關節面朝下方,可以在下一個頸椎的上關節面上向前滑動。這種方向有利于前屈、后伸、側屈和旋轉運動,是維持頸椎穩定的重要結構。
2.胸段:胸段關節突關節面近似冠狀位。
3.腰段:腰段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這種排列方式有助于人體前屈后伸的運動。
功能障礙與損傷關節突易受應力的影響,且易發生急性損傷,進而導致關節突關節損傷。
1.早期退變:頭前伸姿勢使關節突關節處于持續伸直狀態,關節閉合時造成關節面受壓,關節的潤滑度下降,使關節突關節損傷。
2.關節突退變:肌肉失衡以及關節突軟骨上的負荷增加都會導致關節突退變。
3.損傷:關節軟骨易遭受急性損傷(如運動傷、跌倒、頭或頸部的打擊),持續性肌肉收縮或頭向前姿勢也會遭受持續應力。
癥狀及治療關節突關節損傷的癥狀有疼痛、做屈伸及旋轉活動時活動受限,或出現肢體癱瘓、皮膚感覺異常。
1.牽引復位:通過牽引將脫位的關節突牽開,并調整牽引方向使其復位,常用枕頜帶牽引、顱骨牽引。適用于穩定型的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
2.切開復位:通過后路切口或前路暴露使關節復位,并植入自體骨用鋼板固定,以恢復椎體的正常序列。適用于牽引復位失敗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