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邊上長白色顆粒,還需依情況分析是由何種疾病造成,若是在眼睛里面的邊上即眼瞼處可能是麥粒腫、眼結石及霰粒腫等導致,若是在眼旁皮膚表面上,可能是粟丘疹、粉刺、過敏或濕疹等原因所致。
一、眼瞼處:1、麥粒腫:即眼瞼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炎癥,可表現為皮膚局部紅腫、硬結和壓痛,一般可在眼睫處伴有黃白色顆粒樣膿腫。麥粒腫早期可予局部熱敷或超短波治療,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或涂妥布霉素眼膏等,若出現膿腫還需切開引流排膿后,使用抗生素藥物,具體治療方法建議聽從醫生安排;
2、眼結石:即結膜結石,是上皮細胞堆積和黏液濃縮壓入的變性產物,一般不會鈣化,可稱為結膜凝集物,平時埋在結膜下,當突出結膜至眼睫處可呈白色顆粒,同時伴隨眼睛異物感、刺痛感。出現眼結石可去醫院將其摘除,操作也不會很復雜,先用眼藥水進行表面麻醉,給患者清洗眼睛,再用針頭將其挑出即可;
3、霰粒腫:又稱瞼板腺囊腫,是一種常見病,是在瞼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在分泌物潴留的基礎上形成的囊腫,可在眼瞼處形成黃白色顆粒樣囊腫,一般無明顯癥狀。較小的霰粒腫可通過熱敷理療手法促進其吸收,無需特殊治療,若較大的霰粒腫可手術將其摘除。
二、眼旁皮膚表面處:1、粟丘疹:又稱白色痤瘡或粟丘疹白色苔蘚,是脂肪粒的一種,原發性粟丘疹無明確發病原因,繼發性粟丘疹多為皮膚炎癥感染所致,為良性腫物或潴留性囊腫。一般無明顯癥狀,可在眼睛邊上呈現為乳白色或黃色針頭大小顆粒。粟丘疹對人體無較大影響,若擔心美觀可用針將其挑破;
2、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癥,也屬于輕型痤瘡,眼瞼旁的毛囊皮脂腺堵塞后,大量皮脂排不出造成淤積,可在眼睛邊上形成黃白色脂肪顆粒,用針挑破可出現脂栓內容物。出現粉刺后可局部涂抹阿達帕林凝膠等維A酸類藥物,促進粉刺的溶解和排出,若繼發感染可口服四環素等抗生素治療,具體用藥可根據醫生判斷來決定;
3、過敏:由于眼睛邊上皮膚接觸到花粉、動物皮毛等過敏原,導致出現過敏反應,可出現白色顆粒樣皮疹,同時伴有瘙癢、發紅等癥狀。過敏一般在清除過敏原后可自行恢復,也可口服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抑制過敏反應;
4、濕疹:濕疹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瘙癢性皮膚病,也可在眼睛邊上皮膚出現白色顆粒樣皮疹,通常呈多形性,對稱分布,同時伴有紅腫、瘙癢等癥狀。濕疹在僅有皮疹出現時可使用爐甘石洗劑等藥物涂抹,若出現水皰、大量滲出時則應選擇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等藥物濕敷治療,若伴有廣泛感染者,可聽從醫囑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