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上講,畏寒出汗屬于陽虛的癥狀。
陽虛是一種中醫術語,指的是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當患者身體出現陽虛時,體表得不到溫煦,就會變得畏寒怕冷,陽虛體表不固,不能收斂,就會經常出現冒汗的情況。陰虛的患者由于本身體內陰液就少,所以一般不會出汗,但也有患者會在晚上出現盜汗、虛汗的情況。而陰虛的患者,因為身體陽氣相對較多,就會有內熱,所以會非常怕熱,一般不會有畏寒怕冷的情況,多數陰虛的患者表現為手腳心熱、心煩氣躁。
對于陽虛的患者,可以通過調整日常生活習慣的方式來改善,例如可以適當運動,激活人體的陽氣,幫助體內濕氣的排出;飲食上盡量選擇清淡的食物,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盡量少吃,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紅棗、山藥等。若陽虛的癥狀比較明顯,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來治療,如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治療陽虛的中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