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各種脫位可分為后脫位、側方脫位、前脫位,肘關節各種脫位的患者可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功能受限等癥狀。還可表現為肘部變粗、肘部后突、前臂縮短、肘后三角關系失常等體征,如果損傷相應神經,會導致肘關節以上的神經支配區域麻木、脹痛等。
1、癥狀:肘關節由肱骨下端尺骨鷹嘴窩以及關節囊內外韌帶構成,主要完成屈伸活動和尺偏、橈偏活動,外傷是導致肘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當肘關節處于半伸直時跌倒,手掌著地,力沿尺骨、橈骨向近端傳導,尺骨鷹嘴處會產生杠桿作用,導致前翻關節囊撕裂,使尺骨、橈骨向肱骨后方脫位,發生肘關節后脫位。當肘關節處于內翻或外翻時遭受暴力,可發生尺側或橈側脫位。當肘關節處于屈曲位時,肘后方遭受暴力,可使尺、橈骨向肱骨前方移位,發生肘關節前脫位。肘關節脫位常會引起內外側韌帶損傷、斷裂,導致肘關節不穩定,由于上肢外傷,可表現為肘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如果出現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損傷,可導致手部麻木、脹痛、活動不靈活等;
2、體征:體格檢查時可發現肘部變粗、肘部后突、前臂縮短,前臂處于半屈位,并有彈性固定,局部可出現空虛感,可捫及凹陷,肘后三角關系發生改變。鷹嘴高出于內外髁,可觸及肱骨下端。
肘關節的正側位X線片可以發現肘關節脫位類型、移位情況,以及有無合并骨折。側方脫位可合并神經損傷,應檢查手部感覺、運動功能。肘關節脫位常需要與肱骨髁上骨折相鑒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肘后三角關系沒有變化,但肘關節脫位患者常會出現肘后三角關系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