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生川烏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干燥母根,主產(chǎn)于四川、陜西等地,味辛、苦,性熱,有大毒,具有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等功效。
外觀植株外觀生川烏植株為多年生草本,塊根倒錐形,莖直立,葉互生,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及花梗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種子多數(shù),三棱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川烏植株圖
藥材形態(tài)生川烏入藥部位為川烏根部,通常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制成。藥物呈不規(guī)則的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后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huán)紋呈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
生川烏圖
功效與作用生川烏味辛、苦,性熱,可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
祛風除濕生川烏味辛、性熱,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等病癥。
溫經(jīng)止痛生川烏入心、肝經(jīng),具有溫經(jīng)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寒凝阻滯所致的心腹冷痛以及寒疝疼痛病癥。
注意事項生川烏內服需謹慎,臨床通常需炮制后再用,孕婦禁用。同時生川烏也不宜與半夏、瓜萎、瓜葵子、瓜萎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1]林余霖主編,國家藥典中草藥圖鑒[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5,232.
[2]安好義,中藥材質量新說[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32.
[3]***主編,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20.01,148.
[4]上海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編,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9.02,21.
[5]項金明,1200種中草藥彩色圖鑒[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