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瘡臨床分為多種類型,主要是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丘疹膿皰型、鼻贅型、眼型、肉芽腫型等,不同型別,癥狀不一樣,需要積極治療疾病。
1、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面中部特別是鼻部兩頰、前額、下頜等部位對稱發(fā)生紅斑,患者對不同的刺激,如環(huán)境溫度變化、熱飲、酒精、辛辣食物運動或沐浴等,可出現持久不退的潮紅反應,常伴有皮膚干燥、灼熱或刺痛感。反復發(fā)作后,皮膚紅斑灼熱和表淺樹枝狀毛細血管擴張持續(xù)存在。
2、丘疹膿皰型: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時,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的丘疹膿皰,毛細血管擴張更明顯,縱橫交錯,毛囊口擴大明顯。皮損時輕時重,持續(xù)數年或更久,女性患者皮損常在經前加重。
3、鼻贅型:玫瑰痤瘡見于鼻部,也可累及口周、面頰、前額、下頦等。在紅斑或毛細血管擴張基礎上皮脂腺肥大增生并纖維化,亦稱為“鼻瘤”,多數患者常伴有青春期痤瘡史。
4、眼型:多累及眼瞼睫毛毛囊及眼瞼相關腺體,包括瞼板腺、皮脂腺和汗腺,常導致相關的干眼和角膜結膜病變,表現為眼異物感、光敏、視物模糊、灼熱、刺痛、干燥或瘙癢等不適癥狀。常與其他三型合并存在,并與面部皮損的嚴重程度無明顯平行關系。
5、肉芽腫型:組織堅硬,呈褐色、黃色或者是紅色丘疹,出現大小不一的結節(jié)。
除以上類型外,還存在爆發(fā)型、皮質激素誘導型、口周皮炎型等,癥狀也會不同,建議玫瑰痤瘡患者積極前往醫(yī)院就診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