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通常較難自愈,但部分患者在年齡增長后,病情可能會有緩解的傾向。
強迫癥是一種以反復出現的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多數情況下,患者自己也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沒有必要或不正常,違背了自己的意愿,但是卻無法擺脫,并會為此感到焦慮和痛苦。遺傳、人際關系緊張、學習或工作受挫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強迫癥,此疾病一般較難自愈,但部分患者在進入40-50歲以后,病情可能會有自動緩解的傾向。
強迫癥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強迫思維、強迫懷疑、強迫聯想、強迫回憶等強迫觀念,也可能會造成強迫檢查、強迫洗滌、強迫詢問、強迫計數等強迫行為。這些觀念或行為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建議此類患者要盡快就醫(yī),可以通過耶魯布朗強迫量表、強迫量表修訂版、強迫信念問卷等內容,明確強迫癥的具體情況,然后再進行后續(xù)的治療。
患者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鹽酸氟西汀膠囊、馬來酸氟伏沙明片、鹽酸舍曲林片等藥物進行治療,還需要配合醫(yī)生進行認知行為療法、森田療法等方式來改善情況。
另外,患者在堅持治療的同時,還可以多參加文化活動,比如唱歌、跑步、跳操等,還需要多與家人、朋友溝通,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