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消化期,胰液幾乎不分泌或很少分泌,進食后胰液開始分泌,所以食物是刺激胰液分泌的自然因素。進食時胰液分泌受神經、體液雙重控制,但以體液調節為主。
一、體液調節:1、促胰液素:當酸性食糜進入小腸后,可刺激小腸黏膜釋放促胰液素,鹽酸是最強的刺激因素,其次為蛋白質分解產物和脂酸鈉,糖類幾乎沒有刺激作用。小腸上段黏膜含促胰液素較多,距胃部幽門越遠,含量越小,可引起小腸內促胰液素釋放的pH值在4.5以下。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導管上皮細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和HCO-3,因而使胰液的分泌量大為增加,而酶的含量卻很低;
2、縮膽囊素:縮膽囊素的重要作用是促進胰液中各種酶的分泌,也稱促胰酶素??s膽囊素對胰腺組織還有營養作用,可促進胰腺組織蛋白質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梢鹂s膽囊素釋放的因素,按由強至弱的順序為蛋白質分解產物、脂酸鈉、鹽酸、脂肪,糖類沒有刺激作用;
3、其他因素:影響胰液分泌的體液因素還有胃竇分泌的促胃液素、小腸分泌的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作用上分別與縮膽囊素和促胰液素相似;促胰液素和縮膽囊素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即一個激素可加強另一個激素的作用。
二、神經調節:食物的性狀、氣味以及食物對口腔、食管、胃和小腸的刺激都可通過神經反射如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等,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傳出神經主要是迷走神經,可通過其末梢釋放ACh(乙酰膽堿)直接作用于胰腺,也可通過引起促胃液素的釋放,間接引起胰腺分泌。迷走神經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細胞,對小導管細胞的作用較弱,因此迷走神經興奮引起胰液分泌的特點是水和碳酸氫鹽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卻很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