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高血壓具有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會造成心臟、腎臟、大腦等出現永久性功能損傷,故一旦患病應積極治療。治療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而生活方式干預非常重要,可通過飲食干預、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心理干預等方面,改善病情。另外,在生活中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保持作息規律,勞逸結合,并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藥,以幫助穩定病情。
1、飲食干預:首先,需減少日常鈉鹽攝入量,一般每天不超過6g,減少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量。同時,也可通過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鈉高的調味品,如味精、醬油等,以及避免或減少如咸菜、火腿、腌制品等含鈉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從而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其次,增加膳食中鉀的攝入量,多吃香蕉、獼猴桃、桂圓、梨、哈密瓜等水果,以及韭菜、黃豆芽、萵苣、空心菜、海帶等蔬菜,促進胃腸蠕動,保證營養均衡。另外,還需減少食用油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
2、控制體重:建議將體重維持在健康范圍內,在膳食平衡基礎上,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入,控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如核桃、開心果、花生、松子、杏仁等堅果,以及豬肉、羊肉、牛肉及動物內臟等含脂肪高的食物。日常進行規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游泳、跳舞,慢跑、快走、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繩、打乒乓球等,減少久坐時間;
3、戒煙限酒:吸煙、飲酒能使血管內皮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故建議患者戒煙、限酒,若飲酒則建議少量并選擇低度酒,不喝高濃度的烈性酒;
4、心理干預:精神壓力過大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而使血壓升高,不良情緒、壓力過大都是血壓升高的常見誘因。故高血壓患者應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減輕精神壓力、保持樂觀的心態,必要時可采取心理治療或聯合阿普唑侖緩解焦慮和精神壓力,避免導致血壓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