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玉米后身上癢,可能是物理性刺激、過敏、真菌感染、慢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yī),通過日常護理、藥物的方式來治療。
1.物理性刺激:掰玉米時,皮膚可能受到玉米葉、玉米須等物質(zhì)的摩擦和擠壓,導致物理性刺激,進而引發(fā)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此時應減少與玉米葉、玉米須等物質(zhì)的直接接觸。同時,可以用冷水或冰塊包裹的毛巾冷敷患處,緩解瘙癢和紅腫。
2.過敏:掰玉米時,皮膚可能接觸到玉米葉、玉米須或土壤中的某些物質(zhì),從而引發(fā)過敏反應,導致瘙癢、紅腫和皮疹等癥狀。用冷水或冰塊包裹的毛巾輕輕冷敷患處,可緩解瘙癢和紅腫。如果瘙癢感比較明顯,可遵醫(yī)囑使用地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鹽酸奧洛他定顆粒等,可阻斷組胺受體,緩解過敏癥狀。
3.真菌感染:掰玉米時,手部皮膚可能因潮濕、多汗或微小創(chuàng)傷而增加感染真菌的風險,導致皮膚出現(xiàn)紅斑、水皰、脫皮和瘙癢等癥狀。建議遵醫(yī)囑使用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片等原因引起的,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4.慢性濕疹:慢性濕疹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炎癥性皮膚疾病,其病因復雜多樣,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掰玉米時,皮膚受到摩擦、刺激,可能誘發(fā)或加重濕疹癥狀。建議遵醫(yī)囑使用尿素乳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爐甘石洗劑等藥物,具有抗炎、止癢、保濕作用。
5.接觸性皮炎:掰玉米時,皮膚可能直接接觸到某些刺激性或過敏性物質(zhì),引發(fā)接觸性皮炎,進而出現(xiàn)上述癥狀。建議患者遵醫(yī)囑使用麻黃堿苯海拉明片、鹽酸異丙嗪片、氧化鋅軟膏等藥物來治療,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
治療期間,使用無香料、低刺激性的保濕霜進行日常護理,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