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腕骨折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外傷情況,可能是由于骨密度降低、直接傷害、勞損等原因導致。當出現腳腕骨折的情況時,可以行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促進恢復。
一、保守治療:1、抬高患肢:目的是使腳腕局部腫脹進一步消退,在抬高患肢的同時腳趾可以輕微活動,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并幫助腫脹消退;
2、調整飲食:患者要加強營養,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和鈣的食物,如雞肉、牛肉、雞蛋、牛奶等,有助于骨折恢復。另外,要避免食入過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等,還要注意戒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能會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營養物質不能滋養骨折的腳腕,會對腳腕骨折愈合產生一定影響;
3、復位后外固定:腳腕骨折后要拍攝局部X光片或CT片明確骨折移位程度,如果移位比較輕微,可以使用專業手法復位后,用石膏或支具進行外固定,幫助腳腕骨折愈合,也防止局部骨折進一步移位;
4、藥物治療:如果患者疼痛比較明顯,可以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塞來昔布膠囊、依托考昔片等,如果腫脹比較明顯,也可以用地奧司明片進行消腫處理。
二、手術治療:當腳腕骨折較難進行手法復位或復位失敗時,應及時手術切開復位,再使用螺釘等進行內固定幫助恢復。當患者骨折移位程度較大,腳腕骨折累及關節面,甚至有骨折脫位時,也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糾正局部移位,恢復關節面平整度。術后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鍛煉,但鍛煉需要注意時間,剛進行完手術的患者不宜立即鍛煉,一般在手術4-6周后逐漸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