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內通常不包含血細胞,血漿屬于除去血細胞后的液體部分,外觀通常呈半透明的淡黃色黏稠液體,其中含有血清和纖維蛋白原。
血液為流動于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黏稠液體,主要組成成分為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其中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與白細胞。血漿為血液中除細胞外的液體成分,約占體重的4%-5%。在臨床中,會使用全血通過離心、沉淀的方式獲得血漿,供手術等治療時為患者補充血容量。由于血漿和血細胞分別屬于血液中的兩種成分,并且血漿主要為離心后獲得,因此血漿中通常并不包含血細胞。
當機體由于外傷等原因導致血容量急速下降后,通常會使患者出現頭暈、乏力等情況,嚴重時可能還會導致體內循環衰竭,進而出現失血性休克的情況。此時可使用血漿為患者輸血,進而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同時還可利用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起到凝血的作用,從而使外傷出血的情況得到緩解。
在日常生活中,若發現身邊人因外傷等原因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建議及時帶其前往醫院急診科就診,在完善聽診等檢查后,對其進行輸血、吸氧等急救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