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發燒即發熱。發熱2周不退、夜里37.5℃、白天38.5℃,其原因可大致分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通常包括細菌、病毒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則包括藥物因素、惡性腫瘤,以及血液病等。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進行對癥治療。
一、感染性因素:著涼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會使致病菌,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侵入機體并繁殖,病情未及時控制時會導致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體溫中樞神經異常,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發熱2周不退、白天38.5℃的臨床癥狀。而夜里氣溫相對較低、機體活動較少,患者體溫可能會有所下降,而表現為37.5℃,通常還可能伴隨咳嗽、咳痰等癥狀。患者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具體致病因素以及對因用藥,如細菌感染者可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藥物,病毒感染可遵醫囑服用阿昔洛韋片、恩替卡韋片等藥物,支原體感染可遵醫囑服用紅霉素腸溶片、阿奇霉素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以緩解臨床癥狀。
二、非感染性因素:1、藥物因素:如果未遵醫囑服用藥物或者藥不對癥、藥物過敏等,均會導致服用后出現藥物熱,發熱多以高熱為主,可表現為發熱2周不退、白天38.5℃。而夜里氣溫相對較低、機體活動較少,患者體溫可能會有所下降,從而出現37.5℃的現象。患者應及時咨詢醫生,遵醫囑合理選擇合適的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血液?。喊籽〉妊杭膊』颊撸浒准毎臄盗繙p少,使機體的免疫系統處于功能低下的狀態,機體的免疫系統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抑制或消除炎癥刺激因素,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此臨床癥狀?;颊邞襻t囑積極治療,可應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等免疫制劑藥物,以及甲磺酸伊馬替尼片、甲氨蝶呤片等藥物,以促進病情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