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后出疹子的原因包括幼兒急疹、風疹、麻疹、猩紅熱、藥物疹等。若發熱后出現此類情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藥治療。
1、幼兒急疹: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通常先有持續3-5天的高熱,體溫可達39℃-40℃,熱退后全身迅速出現玫瑰色斑丘疹,直徑2-5毫米,壓之褪色,很少融合,一般無明顯不適癥狀,可自行恢復。
2、風疹:由風疹病毒感染所致,發熱1-2天后出疹,先從面頸部開始,24小時內蔓延到全身。皮疹為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3毫米,可伴有輕度咳嗽、流涕、咽痛等癥狀?;颊呖梢栽卺t生的指導下使用阿昔洛韋片、伐昔洛韋片、泛昔洛韋片等抗病毒藥物,同時針對癥狀進行對癥治療。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一般發熱3-4天后出疹,出疹順序為耳后、發際、頸部、面部、軀干、四肢,最后達手掌與足底。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伴有高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等癥狀。需進行抗病毒及對癥治療,如使用利巴韋林片等藥物,同時注意隔離,防止傳播。
4、猩紅熱: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發熱1-2天出疹,從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開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為彌漫性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壓之褪色,伴有草莓舌、口周蒼白圈等特征性表現。需使用青霉素類藥物,如青霉素V鉀片、阿莫西林膠囊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5、藥物疹:因發熱期間使用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皮疹形態多樣,可為斑丘疹、蕁麻疹樣、猩紅熱樣等,常伴有瘙癢,停用可疑藥物后,癥狀可能逐漸減輕?;颊邞襻t囑使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抗過敏藥物,緩解癥狀。
發熱后出疹期間,應讓患者多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