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是指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BMI<18.5kg/m^2定義為消瘦,BMI在18.5-23.9kg/m^2為正常,BMI>24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BMI過低或過高都不利于機體的正常運轉,因此患者應積極控制體重,增強體育鍛煉,同時也要保持營養,科學合理管理身材。
在身高固定的情況下,BMI越高證明體重越大,這時需要注意管控體重,過于肥胖對身體健康不利。肥胖患者患糖尿病的幾率比正常體重者高4倍,40歲以上患有糖尿病者,80%有肥胖史。當人體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而活動減少時,會導致血糖升高,刺激機體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
但長期下去,胰島β細胞的負擔過重,造成功能下降出現胰島素抵抗,甚至導致糖尿病。此外,肥胖的患者還容易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膽結石、冠心病等疾病,對生活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BMI指數超標者,應及時控制體重,改變飲食習慣,養成運動的習慣。減輕體重能增強整體觀感,減輕機體負擔,減少代謝性疾病出現的幾率。BMI過低的患者,也會引起機體營養缺乏、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有骨質疏松、貧血等疾病的危險。因此,患者需要補充營養,具體可以通過營養科醫生的指導科學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