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1.心臟驟停發生后,最主要的搶救措施是及時正確地進行心肺腦復蘇心肺腦復蘇(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是針對心臟驟停旨在盡快建立有效循環提高心輸出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究表明心臟停搏時間越長,全身組織特別是腦組織經受缺氧的損害越嚴重,維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的關鍵,是開始搶救時間的早晚。據統計心肺復蘇成功的病例64%,是在心臟停搏后4min內急救的,因此提出搶救心臟驟停的最佳時機,是在心臟停搏后0~4min內。而心臟停搏大多數發生在院外,既無藥物又無搶救設備,因此就地就近立即組織搶救,切忌觀望等待或遠距離轉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整個復蘇搶救過程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
二是進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動,爭取恢復心跳;
三是復蘇后處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心臟驟停,其處理原則大致相同,首要任務是盡快建立有效循環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心輸出量給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在現場一無藥物二無設備的條件下,一般可先按照Gordon等提出的ABCD方案,進行搶救即呼吸道(airwayA),保持通暢進行人工呼吸(breathingB),人工循環(circulationC)在建立有效循環和人工呼吸的基礎上,再轉院或確定進一步治療(definite treatmentD),處理心臟復跳后的各種后遺癥及原發病,心臟驟停的復蘇處理大致可分為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