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修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類型,一是通過凱格爾運動,促進盆底肌功能的恢復;二是通過物質治療的方法,幫助肌肉節律性地恢復;三是通過手術緩解盆底肌功能異常的癥狀。
對于第一種治療方式,出現炎癥后影響不大,可以正常進行盆底肌修復的相關治療。但在進行后兩項治療時,需要避免炎癥,因為如果存在炎癥,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加重炎癥程度,導致患者炎癥上行或出現盆腔炎。因此對于后兩者治療方式,為保證治療效果,避免治療后炎癥蔓延以及治療后盆底肌功能恢復不良,需要在控制炎癥后才可進行后兩項治療,同時,存在炎癥也是影響患者盆底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消除炎癥后才能進行盆底肌治療的要求。
患者進行治療前,建議完善白帶常規檢查,明確陰道炎癥情況以及感染病原體種類,及時處理,緩解不適,積極控制炎癥感染,可以考慮予以硝呋太爾制霉菌素陰道軟膠囊等藥物進行處理,觀察癥狀變化。對于近期需要進行手術或物理治療的患者,需要積極控制炎癥,避免治療期間同房、盆浴等,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