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板是腳掌的俗稱,若走路腳掌疼,可能是走路或站立姿勢不正確、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長期行走等非病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外傷、雞眼、足底筋膜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建議患者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日常調理、使用藥物、激光手術、冷凍治療、夾板固定等方式改善。
一、非病理性因素
若平時走路或站立姿勢不正確,跟腱繃緊動作,或者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長期行走,可能會導致足底軟組織受到壓迫、損害,從而引起足底疼痛。一般需要穿舒適、透氣的鞋襪改善,同時不要步行過久,避免久站,多數可自行緩解。
二、病理性因素
1、外傷:如果患者的腳部經外力撞擊或者硬物劃刺后受外傷,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損傷,從而出現走路腳掌疼、皮膚紅腫及出血等癥狀。若傷口明顯,建議先去醫院進行清創術、縫合,再遵醫囑外用云南白藥氣霧劑、活血止痛散等活血消腫的藥物治療。
2、雞眼:雞眼是一種腳部的角質增生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可發生在腳掌前中部、小趾外側等部位,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步行疼痛。若雞眼較小,患者可以遵醫囑外用使用雞眼膏、水楊酸冰醋酸溶液等腐蝕增生角質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疼痛嚴重,應該及時采用激光手術、冷凍治療等方式快速消除雞眼。
3、足底筋膜炎:走路的時候腳底疼也可能與足底筋膜炎有關,主要表現為足底疼痛,常發生在跟骨內側,并伴隨跖腱膜退變和撕裂。建議患者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緩解疼痛的藥物治療,睡覺時可用夾板固定踝部關節,使踝關節背伸到合適的角度。
當經常反復出現足底疼痛、麻木時,應該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通過視診、血常規、X線檢查、足部磁共振成像等方式明確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