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一般指起水皰。走路腳底起水皰,可能由局部摩擦、外傷、濕疹、足癬、汗皰疹等原因引起,患者應及時就醫,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1.局部摩擦:鞋子不合適或走路過多,可能造成腳底起水皰,大多數較小,周圍皮膚發紅,可能有疼痛等癥狀。需要及時更換舒適的鞋襪,較小的水皰可自行吸收,較大的水皰在消毒后,可讓醫生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液。
2.外傷:走路的時候,如果腳底受到磕碰,出現外傷,可能會起水皰,水皰周圍可能有淤青、腫脹、疼痛等癥狀。建議遵醫囑外用碘酊、云南白藥氣霧劑、莫匹羅星軟膏等藥物治療,發揮消毒或者消腫止痛的作用。
3.濕疹:如果腳底本身有濕疹,走路的時候可能會受刺激而起水皰,多伴隨皮膚紅斑、丘疹、瘙癢劇烈等癥狀。可使用消炎或止癢的藥物治療,比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鹵米松乳膏、氧化鋅軟膏等,用藥需遵醫囑。
4.足癬:真菌感染引起足癬,可能造成走路的時候不舒服,比如腳底起水皰,伴有瘙癢、脫屑等癥狀。建議外用復方酮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的藥物治療,用藥需嚴格遵醫囑。
5.汗皰疹:走路的時候出汗不良,引起汗皰疹,可能致使腳底起水皰,水皰一般較深,對稱分布,伴有灼熱或瘙癢感等癥狀。建議外用爐甘石洗劑、水楊酸軟膏、尿素軟膏等止癢或者保護皮膚的藥物治療,用藥需遵醫囑。
平時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感染。盡量減少走路,多休息,抬高患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