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頭顱是人體器官的一種,由顱頂、顱底和顱腔三部分組成。
顱頂分為額頂枕區和顳區,顱底有內、外面之分,顱腔包括腦干、小腦、間腦、大腦。
解剖結構頭顱由顱頂、顱底和顱腔三部分組成。
顱頂額頂枕區:
境界前為眶上緣,后為枕外隆凸和上項線,兩側借上線與顆區分界。
顳區:
境界位于顱頂的兩側,介于上顳線與顴弓上緣之間。
顱頂骨:
顱頂各骨均屬扁骨。前方為額骨,后方為枕骨,在額、枕骨之間是左、右頂骨。兩側前方小部分為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為顳骨鱗部。
顱頂骨解剖圖
顱底顱底有內、外面之分,其中內面分為顱前窩、顱中窩和顱后窩。顱前窩容納大腦半球額葉正中部凹陷,由篩骨篩板構成鼻腔頂,前外側部形成額竇和眶的頂部。
顱中窩呈蝶形,可區分為較小的中央部(蝶鞍區)和兩個較大而凹陷的外側部。顱后窩由骨巖部后面和枕骨內面組成,在3個顱窩中,此窩最深,面積最大,可容納小腦、腦橋和延髓。
顱底內面解剖圖
顱腔顱腔主要包括腦干、小腦、間腦、大腦。
腦干:
位于顱后窩的斜坡上,自下而上依次為延髓、腦橋和中腦。延髓下續脊髓,中腦上接間腦。
小腦:
位于顱后窩內,在大腦半球枕葉的下方、腦橋與延髓的背側面。
間腦:
位于中腦的前上方,由于大腦半球高度發達,間腦除腹側面的一部分露于腦底外,其余皆被大腦半球所掩蓋。
間腦的外側與大腦半球愈合,左右間腦之間有一矢狀位的間隙,稱為第三腦室,向下通中腦水管向上經室間孔與側腦室相通。間腦主要包括背側丘腦、后丘腦和下丘腦三部分。
大腦:
由左右大腦半球構成人類大腦半球高度發育,掩蓋了間腦、中腦以及小腦的上面。左右半球之間的裂隙為大腦縱裂,裂底有連接兩半球的橫行纖維,稱為胼胝體。大腦與小腦之間的裂隙為大腦橫裂。
骨性結構頭顱由8塊骨組成,其中不成對的有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成對的有顳骨和頂骨,參與構成顱腔。顱腔的頂為穹窿形的顱蓋,由額骨、頂骨和枕骨構成。
顱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兩側的顳骨、前方的額骨和篩骨構成。篩骨僅有一小部分參與頭顱的構成,其余構成面顱。
[1]崔慧先,李瑞錫.局部解剖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28.
[2]邵水金.人體解剖學.第4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97-206.
[3]丁文龍,劉學政.系統解剖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