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海魚分枝桿菌感染可發生在手指部位,可表現為疙瘩樣損害,質地較硬,邊界不清。
該病是被海魚分枝桿菌從創面進入體內導致,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
癥狀海魚分枝桿菌感染多見于兒童及青年,皮損可發生在手指部位,初起為小的紅色丘疹,質地較硬,緩慢長大成紅色或紫色疙瘩樣小結節,直徑約1-2cm,常為單發,邊界不清,無全身癥狀。
海魚分枝桿菌感染手指疙瘩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海魚分枝桿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是接觸水環境或海產品,患者由于職業或興趣與被海魚分枝桿菌污染的游泳池水、天然水、魚類等接觸,同時皮膚表面存在創面或被異物刺傷,導致病菌經傷口處侵襲,從而出現相應的癥狀。
治療抗感染治療對海魚分枝桿菌感染有效。對淺部皮膚感染,可遵醫囑使用克拉霉素、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藥物。
聯合治療僅用于嚴重感染患者,如深層組織受累。若有孢子絲菌病樣皮損,可遵醫囑選擇利福平聯合乙胺丁醇進行治療。此外,部分免疫力正常的患者可能自愈。
[1]吳志華,史建強,李定.皮膚性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174.
[2]黃長征.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10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