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多種方式傳染,比如密切接觸傳播、呼吸道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播、水源傳播、醫源性傳播等。如有異常,需要及時就醫,遵醫囑處理。
1.密切接觸傳播:患者的皰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含有病毒,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因為此類物品容易沾染病毒,健康兒童接觸后容易被傳染。
2.呼吸道飛沫傳播: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中含有病毒,近距離接觸時可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而感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的傳播方式之一。
3.消化道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感染發病。腸道病毒可以在外界環境中存活一定時間,當水和食物被污染后,容易導致消化道傳播。
4.水源傳播:若水源被病毒污染,可造成手足口病的流行。水源傳播在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較為常見。
5.醫源性傳播:在醫療機構中,通過醫療器械、醫護人員的手等造成交叉感染。該種傳播方式相對較少,但在醫院環境中仍需注意防控。
家長要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隨地吐痰等。其次,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另外,幼兒園、學校等兒童聚集場所要加強衛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發現病例及時隔離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