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否能光吃藥,以及輸液是否能行,通常都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同時,在治療期間患者還要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其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癥狀。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輕微,此時患者可以只吃藥,比如低熱或中度發熱的患者,可以多飲水,如果體溫超過38.5℃,可遵醫囑使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等。如果出現咳嗽則可以遵醫囑使用肺力咳合劑、小兒止咳糖漿等。如果不伴有其他癥狀,光吃藥也可能會使病情好轉,可能會在1周內痊愈,一般不會有后遺癥。
但是,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發病后迅速累及神經系統,出現了腦脊髓炎、腦脊髓膜炎等,可能會危及生命,光吃藥則不能使疾病痊愈,一般需要輸液。可以遵醫囑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利巴韋林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抗病毒處理。還可以給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顱內壓。同時需要根據血壓、循環的變化選用米力農注射液、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藥物。這種情況下的輸液是可行的,有利于病情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