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除五六年可能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卵巢功能減退、性功能受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心理問題的后遺癥。
1.盆底功能障礙:子宮在盆腔內起著一定的支撐作用,切除子宮后,原本由子宮支撐的盆底結構會發生改變,周圍的韌帶等組織也受到影響,容易導致盆底肌肉松弛。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比如會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前后壁膨出、膀胱脫垂或者直腸脫垂等情況,患者可能會感到下體墜脹不適,還可能出現排尿、排便功能的異常,像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者便秘、排便不盡感等癥狀。
2.卵巢功能減退:子宮和卵巢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血管聯系以及內分泌相互調節的關系。子宮切除后,可能會影響卵巢的血液供應,使得卵巢功能逐漸出現減退。主要表現為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進而引發一系列類似圍絕經期的癥狀,如潮熱、盜汗、情緒波動大、失眠、記憶力減退等,還會加速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風險,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容易骨折。
3.性功能受影響:部分女性在子宮切除后,心理上可能會對自身的女性特征產生擔憂、焦慮情緒,這種心理因素會影響性欲。而且從生理方面來說,陰道可能會出現縮短、干澀等情況,在性生活時容易產生疼痛,使得性生活質量下降,影響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
4.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由于子宮切除后卵巢功能受影響,雌激素分泌減少,而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比如可以幫助調節血脂代謝、維持血管彈性等。雌激素水平降低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等的風險相較于未切除子宮的同齡人會有所增加,可能出現心慌、胸悶等不適癥狀,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5.心理問題:子宮對于很多女性來說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切除子宮后,一些女性會陷入自我認知的困境,覺得自己不再完整,從而產生自卑、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長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下,不僅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還會進一步加重身體上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形成惡性循環。
若出現類似問題,建議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切勿盲目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