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腳在臨床中常被稱為局限性多汗癥,通常以腳部代謝旺盛,足底出現大量的汗液為主要癥狀,出現汗腳的主要原因常與遺傳、個人生活習慣、感染、用藥等因素有關,需及時進行處理。
一、非病理性因素:1、遺傳:部分人群汗腳與遺傳有一定相關性,如父代中有汗腳,子代中多會出現汗腳;
2、個人生活習慣:如果患者平時運動量比較大,尤其是青壯年患者或從事體力勞動的患者,以及日常生活中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等,均會使機體基礎代謝增加,繼而導致汗腺排液增加,出現汗腳等癥狀。
另外如精神緊張、休息不足、環境溫度較高、體質虛弱、懷孕、肥胖、鞋子不透氣等,也可能會導致腳部出汗,繼而出現汗腳。
二、病理性因素:1、感染:如果腳部出現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容易出現高熱等現象,從而使毛孔擴張,促進汗液排出,進而帶走機體熱量,也會出現汗腳;
2、用藥因素:如鹽酸環丙沙星、阿昔洛韋、胰島素、格列本脲、布洛芬等藥物,可能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繼而刺激汗腺,導致分泌汗液增多,出現汗腳的現象。
除此之外,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正常生活中會消耗大量能量,基礎代謝增加,產熱增加,汗腺排泄能力加強,進而導致汗腳。
汗腳人群需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穿透氣、棉質的襪子與鞋子,不要穿著不透氣或過厚的鞋子。一旦腳部長期處于濕潤環境,容易滋生細菌產生臭味或真菌感染,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