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當血小板減少至(30-50)x10^9/L,甚至以下時可出現癥狀,最早出現的癥狀為皮膚瘀點、瘀斑。
如果出現疑似血小板減少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并積極治療。
癥狀正常人體血液里的血小板計數大約為(100-300)×10^9/L,血小板減少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小于100×10^9/L,伴有或不伴有皮膚黏膜及內臟出血的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以出血為特點的一組疾病。
臨床上血小板計數大于50×10^9/L或血小板計數為(30-50)x10^9/L時,常常不伴有出血傾向,后者偶爾可見少許皮膚瘀點、瘀斑,稱為皮膚出血點,也是早期出現的癥狀。皮膚出血點表現為皮膚出現大小一致,呈暗紅色或鮮紅色,邊界清楚、整齊,有的如針尖大小,有的為點狀,少數可呈小片狀的瘀斑。出血點的特點為不高出于皮膚,手壓后不褪色,皮膚無疼痛、瘙癢等異常癥狀。
當血小板小于30x10^9/L時可伴有明顯出血傾向,如齒齦出血、口腔血皰、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等,嚴重者可導致內臟出血,直接威脅患者生命。
血小板減少早期皮膚出血點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血小板減少常見于血液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再生性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以及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等。
治療明確診斷為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需根據血小板減少程度,結合臨床出血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案。若血小板計數小于20×10^9/L且伴有明顯出血傾向,如大面積的皮膚黏膜出血點、口腔血皰、齒齦出血等,需輸注新鮮即采血小板,結合病因考慮是否聯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及激素沖擊,并盡早明確血小板減少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1]***主編.臨床血液系統疾病綜合診治[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01:35-36.
[2]姜玉珍,朱孝民,王秀麗主編.臨床癥狀鑒別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07:32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