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鐵低,即存在鐵缺乏癥,可能與需鐵量增加而攝鐵量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有關。血清鐵即與轉鐵蛋白結合的鐵,其含量不僅取決于鐵的吸收量,還受轉鐵蛋白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男性血清鐵含量為11-30μmol/L,女性為9-27μmol/L,而兒童為9-22μmol/L。若檢測到血清鐵降低,建議結合其他相關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以便后續治療。
一、原因:1、需鐵量增加而攝鐵量不足:嬰幼兒、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需鐵量較多,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另外,由于早產嬰兒體內的鐵儲備明顯少于足月嬰兒,因此比足月嬰兒更容易發生鐵缺乏。鐵缺乏還見于妊娠婦女、哺乳期女性,常因為鐵需要量增加,而攝入量未相應提高,導致缺鐵;
2、鐵吸收障礙:常見于胃大部切除術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小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即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克羅恩病等,均可導致鐵吸收障礙,進而引發缺鐵;
3、鐵丟失過多:主要是慢性失血造成鐵的丟失,如痔瘡、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部分出現血紅蛋白尿的腎臟疾病,以及存在咯血、肺泡出血等。另外,女性月經量過多,也有可能導致鐵丟失過多。
二、影響:1、貧血:鐵主要是用于血紅蛋白的合成,因此缺鐵可導致血紅蛋白減少,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當鐵供應不足時,機體內的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此時僅表現為血清鐵略減低,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血清鐵進一步減低時,才有貧血出現;
2、兒童行為智力異常:腦內70%的鐵存在于少突膠質細胞內,可參與DNA合成、呼吸鏈、神經遞質代謝及脂類合成等重要的生化代謝過程。因此鐵缺乏可以通過多個方面影響少突膠質細胞,最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從而導致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減退,并可能對兒童腦發育造成永久性的影響;
3、其他:肌肉缺鐵,可能使肌肉代謝異常,尤其是α-甘油磷酸脫氫酶活力異常,從而使肌肉活動能力降低,運動的耐受力差。此外,因為缺鐵可使與殺菌有關的許多含鐵酶活性降低,從而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所以容易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
三、治療:1、補鐵:若長期缺鐵飲食,或機體需鐵增加時,需要注意適當補充鐵,如飲食上可以多吃豬肝、豬血等。必要時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鐵劑進行補充,如多糖鐵復合物等。對于鐵吸收障礙的人群,必要時也可以適當靜脈滴注鐵劑,如右旋糖酐鐵等;
2、治療原發?。簩τ阼F丟失過多的人群,首先應當控制慢性失血,如月經過多可能存在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等,需及時進行腹部B超等檢查,然后可通過中藥調理、手術切除肌瘤等方式改善失血的癥狀。對于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則需要使用碳酸氫鈉、雷尼替丁等藥物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