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陽虛一般吃附子理中丸、歸脾丸、右歸丸、參苓白術丸、健脾丸等中成藥比較好,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
1、附子理中丸:由炒附子、黨參、白術、干姜和甘草組成,主要由附子、黨參、白術、干姜和甘草組成。方中干附子為君,其性辛性、熱性,能深入脾胃腎,溫中散寒,扶陽抑陰,其為虛,當以其為臣藥,甘溫入脾,能補中益氣,調養后天之根,能有效地緩解心脾陽虛的癥狀,用于脾胃虛寒、手足不溫、脘腹冷痛等癥狀。
2、歸脾丸:由黨參、炒白術、炙甘草、茯苓、制遠志、炒酸棗仁、當歸、木香、大棗組成,由于脾虛,無法調血歸經,所以用人參、芪、術、草等益氣補脾,能夠調節心脾虛證,對氣短心悸、失眠多夢、心脾兩虛、頭昏眼暈、食欲不振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3、右歸丸:由熟地黃、炮附片、肉桂、山藥等組成。方中枸杞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等具有益腎益氣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滋補脾的作用,同時還能起到滋陰固精利尿的作用,以及當歸的補血養肝的作用,能夠有效的緩解身體的心脾陽虛。
4、參苓白術丸:由人參、茯苓、麩炒白術、山藥、麩炒薏米、砂仁、桔梗、甘草等成分組成,具有一定的扶正作用。是由四君子加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米等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對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5、健脾丸:該藥物具有健脾益氣、消食的作用,適用于脾虛出現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如果患者有了手足不溫、失眠多夢等心脾陰虛的表現,建議到中醫內科進行望診切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避免濫用藥物。
